close

很多人在練完拳擊的過程或是練習過後,
發生後腳破皮/起水泡的現象。
尤其又集中在姆指球或是小拇指外緣。

一旦發生疼痛受傷,
無論是在訓練上或是日常生活中,
這都造成了很大的不便。

這種現象造成的原因為何?
相應的改善方法又是甚麼呢?

 

一、你太嫩了

有時候沒有特別的原因,
單純是你的肌膚柔嫩、吹彈可破。
尤其是在赤足運動的軟墊上,
會導致運動時直接摩擦到腳底。

如果長期摩擦,角質會自然增生增厚,
之後腳掌便不容易磨出水泡。

阿凱會建議在腳底感覺受傷「之前」
先減緩或停止同樣的訓練,
直到日久腳底角質厚度足以跟上訓練。

如果不希望自己的腳皮變厚,
可以穿上運動專用的護踝,
或是在訓練前纏上運動白貼等。
不過缺點就是會變滑,要注意安全。

 

二、鞋子問題

穿著過於寬鬆的運動鞋,
會導致運動的過程中腳掌在鞋底滑動,
造成不必要的摩擦。

除了挑選一雙合腳的運動鞋,
阿凱也建議可以穿著運動專用的厚襪
可以讓整個腳掌跟鞋子更緊密貼合。

 

三、重心未轉移

這部分比較偏向技術性。
但卻是阿凱發現80%打拳起水泡的問題所在。

我們都知道在出後手拳的時候,
後腳掌會朝逆時針轉動(右撇子架勢時)。

後腳掌旋轉,
是由後腳推蹬將重心轉移到前腳時的「結果」,
而不是導致重心轉移的「原因」。

我看到很多教練非常強調「後腳掌旋轉」,
卻沒有注意到學生「重心」是否正確轉移。

這樣的結果往往就是後腳「為轉而轉」,
重心沒有轉移而毫無理由的旋轉腳掌,
就等於是在用腳尖往地板猛鑽罷了,
這樣訓練下來要不起破皮水泡還不容易呢!

 

四、後腳掌旋轉「過多」

出後手拳時,後腳掌要旋轉多少?
這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。

當發生破皮、水泡等問題時,
多半都是出現在大姆指球。

如果是發生在小拇指外緣,
那很有可能就是旋轉過度,
而且兩腳的左右站距離也可能過窄了些。

這個問題有可能伴隨著上述第三點發生,
除了試圖減少腳掌旋轉的角度,
更要找出適合自己的站距與腳掌旋轉角度。

阿凱建議不妨可以試試連續打擊兩拳後手重拳,
如果後腳沒辦法及時在第一拳收回後踩穩,
恐怕就是旋轉的幅度太大囉。

arrow
arrow

    神拳阿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